以斯拉的宗教改革,使圣殿的宗教转移到会堂的宗教,祭司实质上失去了权力。《尼希米记》第8章对此有详细记述。
“那时,他们如同一人聚集在水门前的宽阔处,请文士以斯拉,将耶和华借摩西传给以色列人的律法书带来。”
接着,第2节又说“祭司以斯拉……”,这里分别使用了文士和祭司两个不同称谓,严格地讲,以斯拉虽是祭司家系,却未曾行使祭司职权主。祭司有血统的渊源,普通人是当不了祭司的,拉比则无此限制。所以他的正确定义,似乎是“祭司阶级的学者”。
他本是个“学者”,以前均译成“文士”,所谓拉比,意即“老师”。以斯拉可以说是拉比的鼻祖。
说到犹太教的拉比(老师),连亚伯拉罕、摩西和大卫似乎都可以称为拉比。但按教义的观点,拉比犹太教的起源,亦即拉比犹太教的始祖,无疑是这位以斯拉。不过从历史上讲,也可以说是指公元70年圣殿被毁、祭司已不存在、形成只有拉比的犹太教之后。
第2节记载:
“七月初一日,祭司以斯拉将律法书带到听了能明白的男女会众面前。在水门前的宽阔处,从清早到晌午,在众男女一切听了能明白的人面前,读这律法书。众民侧耳而听。”
以斯拉读《托拉》是从《创世记》开始,当时已是阿拉米语的时代,所以以斯拉先读希伯来原文,然后翻译成阿拉米语。译得十分详尽,边说明,边—节一节地读给民众听。
把阿拉米语详述口译的内容汇编成集,就是《塔古姆》。七十子希腊文本也可叫做希腊文的《塔古姆》。正如用希伯来语宣读之后,立即译成阿拉米语那样,在不懂阿拉米语的地方,译成希腊语宣读。一般认为,将其汇编成集,就是七十子译本。
但详述口译,有时出现问题,一旦讲述不断增多,其内容就会逐渐趋向独立,结果变成了类似律法实施细则韵形式。
这样一来,郊些口传律法而加以细则化的人,开始具有绝对的权威,这就是法利赛派的兴起。犹太教的成立经历了这样一段曲折过程。 |